这是全国第一个在理工科大学建立的文学艺术研究院,第一个用尚健在的文艺家命名的文化教育机构,第一个作家在高等学府建立的工作中心。
摘自新华社2001年3月2日《著名作家冯骥才受聘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建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已成为一所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承担着“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国际化大学”的任务。2001年天津大学建立“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聘任当代著名作家、画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冯骥才先生为该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商品化的到来,人文精神在全球面临着挑战和危机,在校园中逐渐缺失和涣散。我国是文化古国与大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灿烂,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的文化质量,以及我国在世界文明中的形象与位置,都离不开人文教育的把握与再造。因此,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培养新世纪人才和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学科架构。在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大学的教育中有效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新一代对历史、社会、对人类有深切责任感的大学人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冯骥才先生是我国当代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聘任冯骥才先生为天津大学教授,并建立“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将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位当代文艺家的才华与影响,在天大校园内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富理工科大学的文化内涵,并使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天津大学百年办学史上学科布局的一次调整和突破,也是对我国理工科大学在新世纪办学思想的一种积极的探索。
摘自天津大学“关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简介”(2001年2月)
我崇尚为思想而活着。我的价值观是精神至上和责任第一。责任的对象当然不是自己,而是些很大又很实在的概念。比如对他人、社会、国家和民族等等。
我追求思想的自由自在,视野又远又宽又深,用唯美的眼睛发现生活和挑剔生活;还要逆向地思辨生活。
我不希望学院里的年轻人和我一样。我希望他们个个独立,有创造性,但目标一致。这个目标我写在院训上:
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
院训是学院的灵魂,正像“实事求是”是天津大学的灵魂。
有一种境界吸引着我在学校实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融合。
大学要面对现实,但要背对世俗。
这样,学院才能成为一片人文精神的绿地;它身处天津大学的腹地,才能成一块有益于心灵健康与丰富的地方。
由于我承诺要把学院办成天津大学的人文绿地,展览、活动和论坛则必不可少。我对这些事内容要求苛刻,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强烈的文化魅力和高端的艺术水准。
我认为学生最需要的:一是视野,二是责任,三是能力。我尽量用学院的一切——硬件、软件、思想、方法去影响学生。把学生的未来与时代的需要连接起来。我最希望的是他们能够走时代的前边,有思想也有能力,关切时代不空谈,有“天降大任”于我之感。
摘自冯骥才 著《生命的经纬》2012年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文化小说几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作品六百余万字。代表作小说《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纪实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等。英、法、美、俄、德、意、西、荷、日、澳、韩、匈、捷等近二十个国家有其译本。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是文章进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之一。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小学教材中皆有其作品。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近三十年间中国大陆社会急剧转型、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中华文化及其遗产遭受空前的冲击与破坏。冯骥才是知识界中具有“文化先觉”的一位。于1994年率先发起“城市历史文化抢救”,继而于2002年提出和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身体力行,投入祖国山河大地,以独到的学术思想、理念和方式进行大量的、艰苦的、地毯式的田野普查,还通过四处游说、宣讲、呼吁,致力唤起国人的文化自省与文化自尊;主编大量非遗文化档案;卖画筹款建立基金会,支持处于弱势的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同时,十多年来,冯骥才写出许多文化思辨与非遗保护理论的文章,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此外,他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放假调整》、《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关于紧急抢救古村落》等重要提案,都得到国家采纳,对我国文化战略建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被评为“2003年度十大杰出文化人物”、“2005年度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十大人物”、“2008中国文化人物”、“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2009中华文化人物”。
由冯骥才先生创立的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由博士生和研究生组成的学术队伍,承担着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与研究基地的工作,科研工作卓有成绩。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