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抢救大事记
The Memos of the Important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en Years Preservation

酝酿和启动

民间文化的命运在当代如同深秋中败落的枯叶,如同风雨飘零的房屋。如果我们,生长在这块土地的上人不关心它,就没人关心它了。它可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一半,它代表着我们的传统……

1992

冯骥才在《在天津杨柳青国际年画节上的讲话》说:年画不仅是无比丰富的艺术遗产,还是无比巨大的精神文化遗产。也许这正是他在为10年后发起的全国性质的木版年画抢救开始工程做的一个铺垫。那时候他已经看到了木版年画的命运,他为之忧心。

1995.1

冯骥才考察杨柳青、武强、朱仙镇三地木版年画。

1996.3

冯骥才考察东丰台木版年画。

2001.1

冯先生发出感慨:“年画正在退隐”。年俗的方式是人们对年的情感的一种载体。特别是当鞭炮、祭祖、以及贴年画等一个个载体都被从年的盛典中撤出之后,人们对年的情感将往哪处置放?谁来弥补这种年的失落——文化上的空白?

2001.12

在北师大,中国民协提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呼吁书”,季羡林、启功、于光远等签名支持。

2002.2.3

赴杨家埠为木版年画艺人杨洛书颁发“联合国民间艺术大师证书”。顺访高密考察“扑灰年画”。

2002.3

10年后。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案2543号》中冯骥才提出:民间文化遗产具有原始生态的性质,都是无法再生的。因而挽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002.3

在政协提案中冯骥才发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到了紧急关头”:无数珍贵民间技艺随着老艺人逝去而销迹;大片大片风格各异的古老民居及其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精华正被推土机推倒铲除;大量民间文化的典型器物流失海外。民间年画、皮影、傩戏、剪纸等等经典民间艺术随其生存土壤与环境的破坏而日渐式微。对于这一切,我们尚未做记录,即已消亡。

2002.10.28-30

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先声夺人。地点:河南开封。与会民间艺术家呼吁中国民协尽快争取国家支持,立即实施抢救工程,保护民间年画。

2002.28

冯骥才在《在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提出: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动手干起来。从广义的来讲,我们民间文化的事业,我们木版年画的事业是大有可为的。但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只说不干,应该马上就干,不能再等一天!

2003.10.29

河南开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做为一个全国性的文化举动与切实的项目,国家已经认定,计划将从今年的年底启动。从木版年画来讲,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的整理,对这项庞大与灿烂的遗产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我们现在不整理,再这么混乱下去,再这么任其自生自灭,那么我们无法面对后人。

2003.1.6

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和普查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这是木版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正式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已经进入实战阶段。

2003.1.6

这次抢救是一网打尽。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五项: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出版。这次我们年画的抢救要把上述这五项工作一起都做下来,一直做到出版。

2003.1.15

一个庄严的时刻。一份庄重的宣布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保护运动,其中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列为首批重点工程之一。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半。我们决定要对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拉网式的普查与抢救。我们计划用时十年。我们的抢救工作是五个内容: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出版。普查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工作口号是:摸清家底,整理遗产,保护资源,光大精华。